近年来,铜仁市碧江区法学会围绕服务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法学会工作站建设为抓手,在法学咨询专家制度机制建设、会员下沉服务民生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法治碧江、平安碧江建设。
一、强化专家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大局
一是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中未雨绸缪。落实法学咨询专家“一类风险一名专家”联系包保机制,在铜吉铁路土地征收、供销社股金、资金清偿等12个风险评估事项,以及省市交办的政治安全、金融债务、遗留房开等领域27个重大风险隐患方面,提供优质高效、科学精准的法治保障,始终确保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在法治轨道上运行。二是在重大公共事项决策中勇于建言。围绕党委、政府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集中攻关,为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提供法治保障和智力支撑。全区法学咨询专家从地方法规起草到征求意见,先后参与《中南门古城保护条例》《铜仁主城区山体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研讨论证10余次,提出的20余条建设性建议全部被采纳。三是在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中展现专长。组织法学咨询专家针对民营开展“沉浸式”服务。今年以来,先后对106家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出具法律意见书3份、解答法律咨询671条,帮助完善规章制度32项,参与涉企纠纷调解46件,为民营企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二、强化履职尽责,夯实基础服务民生
一是下沉基层近群众。组织发动376名会员下沉基层,通过释法析理、释疑解惑、以案释法等方式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累计组织会员大走访1201人次,走访群众18600余户,办理法律文书代写、法律援助申请等民生实事137件。二是下沉基层防风险。积极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全力防范和降低“民转刑、刑转命”风险。今年以来,全区法学会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886人次,参与化解婚恋家庭、民间借贷、山林水土等各类矛盾纠纷378件。三是下沉基层强服务。组织会员担任法治副校长、社区宣传员、普法志愿者、执法监督员,深入开展法律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累计为37名重点特殊人员提供了法律服务,举办各类法治讲座36场次,开展法律法规集中宣传96场次,制发普法宣传资料11.8万份。
三、强化搭建平台,推进站点规范建设
一是整合资源搭阵地。按照有会员、有标牌、有制度、有宣传、有台账“五有模式”,落实“群众吹哨,会员报到”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区15个乡(镇、街道)实现法学会工作站全覆盖,在区直政法部门和61个村(社区)挂牌成立了法学会工作联络点。二是优化组合强运转。探索建立“5+N”工作模式,成立由政法委员任站长,派出所所长、司法所所长、驻点法官、法律顾问为成员的5人工作小组,吸纳人民调解员、司法助理员、信访工作员、网格员、党员、法律明白人等力量参与,全力确保基层法学会工作站实体化运行。三是建章立制促规范。建立联席会议、台账管理、信息报送、宣传培训等日常工作制度,明确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公共法律服务、法治宣传教育、建言资政等工作职责,采取“日常坐诊、预约就诊、个性巡诊、电话听诊、定点义诊、集体会诊”“六诊工作模式”实现法学会工作站(点)规范化运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