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治宣传

赤水:探索“仲裁+综治”新模式,劳动维权显成效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民主与法制网讯(□徐丹)为切实打通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后一公里”,充分发挥仲裁在劳动争议调处中的重要作用,今年以来,遵义赤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全面入驻市综治中心,联合司法局、信访局、法院及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等部门构建协同机制,正式开启“仲裁+综治”劳动纠纷一站式处理新模式,让群众维权更省心、更高效。

  创新整合模式,打造闭环调处“新格局”

  赤水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入驻市综治中心后,打破部门壁垒,与中心内司法局、法院及法学咨询专家、法律援助律师等专业力量深度融合,统筹设立劳动仲裁业务接待咨询窗口、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立案庭、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室等功能区域,形成“咨询—受理—调解—仲裁”全流程服务链条,群众无需多头跑,即可在综治中心办理劳动纠纷相关业务。同时,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案件移送机制,对符合人社部门受理条件的劳动争议案件,实现监察执法与仲裁调解无缝衔接,快速启动调处程序;对涉及民事纠纷、信访诉求的案件,第一时间移交对应职能部门协调处理,真正实现“部门联动衔接、流程闭环运转、纠纷一揽子化解”,大幅缩短案件处理周期,有效提升劳动仲裁调处效率,让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显著增强。

  深化协同联动,激活纠纷化解“新效能”

  赤水市通过深化劳动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机制,积极引导劳动者通过协商、调解等柔性方式解决纠纷,减少维权成本。针对不同案件特点,灵活采取“先行调解”“调解+仲裁确认”“仲裁与诉讼衔接”等差异化处置模式。对事实清楚、争议不大的劳动纠纷,推行“当日受理、当日调解”;对调解不成的案件,根据当事人意愿,引导其进入仲裁程序或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法律援助专家、律师等提前介入,为经济困难或案情复杂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支持;法院工作人员现场参与调解协议审查,强化协议权威性与可执行力,便于后续司法确认,进一步提升了纠纷化解成功率,推动矛盾纠纷在萌芽阶段得到妥善处置。

  聚焦实效转化,筑牢权益保障“新防线”

  自“仲裁+综治”模式落地以来,赤水市将机制优势切实转化为维权实效,劳动纠纷调处质效实现全方位提升,为劳动者与企业筑牢权益保障防线。今年以来,累计处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116件,涉及劳动者116人,其中立案受理57件,“互联网+调解”平台高效办结8件,承接省综治信息平台转办17件,案外调解处理34件。相较于以往,案件平均办结周期缩短,以调解方式处理案件增多,当事人满意度同步显著提高。“只跑一地”的维权体验变为现实,不仅切实减少了劳动者的时间、经济负担,更帮助企业降低用工纠纷的处理成本,有效减少经营干扰,为赤水市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实支撑。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