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北塔湖景色 新华社记者 王鹏/摄
在银川市金凤区,新设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迎来几位居民咨询。年过六旬的王大爷刚就邻里纠纷问题咨询完毕,满意地走出门,“以前遇到点事不知道怎么办,现在家门口就能找专业律师问个明白!”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学会大力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和法学专家咨询工作,在全区推行“法治家园”工作机制,依托基层服务站点打造“法学专家+”服务模式,将专业的法治服务送到社区、工业园区。
遇难题 找联系点

>>2025年1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新设的法学会基层站点,法学专家现场为居民调解矛盾纠纷和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受访单位供图
在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服务中心的展示柜上,一本崭新的《法治家园示范建设联系点》证书在晨光中闪亮。这个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迎来了法学会将专业服务深植基层的关键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考察时强调,要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各族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金凤区法学会工作人员介绍道,“这个联系点,以法治方式促进民族团结,让多民族社区居民亲如一家。”
不久前,业主王先生因违规停车与物业激烈冲突,僵持不下之际,他走进了联系点。驻站法学专家迅速联合网格员、民警展开调解,援引民法典条分缕析。三小时后,王先生紧握专家双手诚恳道:“谢谢指点,我该自觉配合物业工作。”
自治区法学会秘书长王启贺表示:“基层服务站点是守护社区平安的基石。”“法治家园”机制以服务站点为平台,整合社区法治资源与驻点专家力量,为群众提供调解、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一站式”服务。网格员日常巡逻、即时上报风险隐患,专家随即介入、就地研判化解,将矛盾纠纷消弭于萌芽状态。

>>2024年1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学会“三官一师一员”团队在社区开展人民调解工作。 受访单位供图
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协同与效率。他补充道,服务站点每周组织“三官一师一员”(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法学会会员)及相关职能部门进行集中研讨,精准识别矛盾症结,问题解决“日清周结”。重大或疑难纠纷,经研判后提交街道综治中心化解,确保“日清季结”。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设立法治家园示范建设联系点,旨在以点带面,构建‘基层服务站点全覆盖、会员服务延伸至基层’的工作格局,为家庭和谐、社区稳定筑牢法治根基。”王启贺总结道。
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护航”

>>2025年3月,宁夏法学会“法治家园示范建设联系点”专班上门为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法律服务。 受访单位供图
过去,知识产权纠纷曾是困扰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企业的痛点。“以前遇到问题真是束手无策。现在有了站点专家指导,心里踏实多了!”一位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今年2月,宁东基地率先设立法治家园示范建设联系点。
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学会综合处处长林波介绍:“‘法治家园’集基层服务站点与法学专家咨询于一体,深度融入‘塞上枫桥’矛盾就地化解机制,由自治区法学会副会长等资深专家牵头组建咨询团队,变‘被动响应’为‘主动护航’,为企业发展筑起法治‘防火墙’,更为园区各类主体提供触手可及的法律服务,让法治力量真正扎根基层。”
2019年,宁夏某公司引进四川大学、青岛某公司的生产技术,累计支付采购款840万元。但在试生产阶段,装置无法达到合同约定的技术指标,导致生产线大面积停工。2023年11月,该公司将技术许可方诉至银川中院,索赔3340万元。2024年8月,法院判决解除合同,却驳回了该公司返还费用及赔偿损失的请求。
在该公司准备启动二审程序时,自治区法学会“法治家园示范建设联系点”专班主动找上门。通过“背靠背”调解,成功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避免该公司陷入“官司打赢了、工厂拖垮了”的困局。
“法治家园”的服务模式还在不断深化拓展。据自治区法学会工作人员介绍,除了宁东基地,还在重点开发区、主要商务圈的营商环境法治化工作中心设立基层服务站点,推行“基层站点+法学专家”融合模式。
服务站点每周安排专家值班,值班专家前台“坐诊”,受理园区企业、职工乃至个体工商户的各类法律诉求。无论是合同纠纷、劳动争议还是工伤赔偿,都能在这里获得专业解答。一位园区职工表示:“如今遇到劳动权益问题,午休时间就能来站点咨询专家,特别方便。”
入驻综治中心 展现新作为

>>2024年7月,宁夏闽宁镇法学会基层服务站本土法律咨询服务团队为外出打工留守家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受访单位供图
贺兰山脚下的永宁县闽宁镇,这片曾经的“干沙滩”,如今已成为充满生机的“金沙滩”。在这里,闽宁镇综治中心不仅是平安的守护者,更是传递温暖的“前沿阵地”,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一桩棘手的遗产继承纠纷,涉及六名子女,权属复杂,调解难度非常大。”综治中心调解员感慨道,“多亏了基层服务站的法学专家及时出手,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前期调解多次未果。驻综治中心法学会基层服务站专家接手后,将当地的土专家吸纳进来,成立专班。这些土专家发挥乡情纽带作用,通过情感破冰,化解了隔阂,最终在法律框架内促成了一份兼顾公平与乡情温度的分配方案。”调解员回忆道。
闽宁镇综治中心负责人、返乡大学生王金虎介绍,综治中心不仅整合了法学会基层站点的法学专家力量,更将律师、法律专业大学生等新鲜血液纳入专家队伍,持续壮大解纷的“朋友圈”,常态化提供法律咨询、答疑释惑、情绪疏导等服务,有效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理性化解矛盾。
“目前,自治区法学会已建成基层服务站点493个,选聘法学专家1300余人。法学会基层站点入驻综治中心率100%,全面建成了以‘塞上枫桥’为品牌、以法学专家为主干、以四级综治中心为支撑的法学会基层服务站点网络。去年以来,专家参与重大事项决策、重大风险防控、重大矛盾纠纷调处、重大信访积案化解3690余件。下一步,将一体推进基层服务站点建设,一体发挥法学专家咨询作用,持续强化县(区)服务站点统筹、乡镇(街道)‘一站式’化解功能,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宁夏回族自治区法学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任正涛表示。
(原题:“法学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品牌”系列报道之十 | 宁夏法学会“法治家园”机制暖民心)